闽清县通过幸福工程项目帮助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殖
闽清县计生协会启动11批“幸福工程”,分布16个乡镇,共救助854户,发放救助资金达848.4万元。
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幸福工程”工作列为各乡镇年度计划生育考核的重要内容;注重资金安全性,县计生协会在资金募集和发放过程中由县两办、县纪委全程监督募捐,项目款发放到户,由受助计生户本人领取;财政重视,县委、县政府还规定每年从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中提取5%作为“幸福工程”救助金;召开现场会扩大影响,2012年5月11日全市幸福工程工作现场会在闽清县云龙乡召开,我县先后在桔林乡、白中镇、省璜镇召开县级现场会;额外拨款,2016年县政府从节约的“三公”经费中拨出200万元,用于开展幸福工程帮助贫困母亲发展生产,幸福工程周转金达到了624万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我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印发宣传材料,利用计生月例会,以及元旦春节、坂东十八坂、5.12母亲节、5.29会员活动日等向广大群众宣传幸福工程工作;举行幸福工程项目扶助款发放仪式,如省璜镇前峰村、良寨村,塔庄镇坪街村,桔林乡尚德村,白中镇霞溪村;邀请《中国人口报》,《人口之声》和县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跟踪报道,典型事迹和案例多次在《中国人口报》、《省人口之声》刊登,为幸福工程项目工作在全国及省市树立了良好形象。获得了各项荣誉:2015年闽清县幸福工程项目办被全国幸福工程组委会评为“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爱心集体”,桔林乡的熊木娟被评为“幸福母亲”称号,桔林乡伴岭村肖菊明获得福建省幸福母亲提名奖。2016年,三溪乡前光村蒲光兰被中国计生协会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个人和“幸福母亲”。
三、加强管理,跟踪服务。按照“幸福工程”救助要求,根据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在项目选择上,县计生协会对每个项目都坚持到场调查考证,因地制宜,选择短平快项目。我们采取的“公司+农户”、“企业+农户”的运作模式获得了成功,被广为报道。
东桥镇新桥村计生协会会长张厚坤通过幸福工程+计生小额贴息帮扶创办了“闽清县食用园农业合作社”,为群众加工食用菌栽培菌袋,群众依靠合作社种起了黑木耳,县、镇计生协会及时为村里的20户计生贫困户通过“幸福工程”获得救助款40万元,全村共栽培黑木耳70万袋,创产值490万元,每户平均种植2万袋,可实现利润6万元。
在平时下乡督促检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时,协会干部认真了解实施“幸福工程”帮扶工作的运作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三溪前光村二女户刘翊长、蒲光兰夫妇2011年通过“幸福工程”的资助,在家办起了箱包配件加工,2016年“7.9”洪灾中企业遭受了重大损失,所有的成品和原材料全部冲毁,设备浸泡在水中,县计生协会及时向市计生协会报告灾情,在市计生协会的支持下,长发箱包厂幸福工程项目延期两年还款,企业得以迅速恢复生产。
幸福工程是个凝聚爱心的工程,我们将继续以幸福工程等生育关怀项目为引导,紧紧围绕群众需求,不断创新项目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好计生协桥梁纽带作用,把关爱关怀送到计生群众的心坎上。(闽清县计生协会会长 刘大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