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幸运,是幸福——记幸福工程受助贫困母亲陈玉梅
时间:2015-07-02 16:18

   在福清市沙埔镇赤礁村,有一个令同村姐妹羡慕的计生户——陈玉梅。在家的紫菜养殖场上,时常能够看见她带领姐妹们辛手把手传授给姐妹们养殖紫菜的身影。有人好奇,是有多幸运,才能像陈玉梅这样又有资金,又有技术,能办起自己的紫菜厂?陈玉梅说:“我不是幸运,是幸福。是计生协会的‘幸福工程’让我有了致富的‘第一桶金’带我脱离了贫困

   赤礁村是一个偏远渔村,2009年之前陈玉梅夫妇家庭年收入不到一万元,平时主要靠从事农业生产和打短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家用,上有公婆要侍奉,下有独生子要抚养,一年辛苦下来夫妻俩不但攒不了钱,还要举借外债。

   2009年,沙埔镇计生协会工作人员在例行下乡访视时了解到陈玉梅希望摆脱贫困,有强烈的发展生产的愿望,便将陈玉梅列为“幸福工程”帮扶对象,提供1万元项目资金。她又亲戚朋友借了一些资金。但苦于资金不足,技术欠缺。镇计生协会将陈玉梅列为幸福工程帮扶对象,不但提供一万元“幸福工程”项目款,还联系到农部门,请来了专家为陈玉梅夫妇进行技术指导。凭着勤劳好学肯吃苦的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就基本掌握了养殖紫菜的技术。有了技术,有了资金,他们下定决心要扩大养殖规模。“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镇计生协会和亲朋的帮助下夫妻俩苦心经营,她总结出自己种植紫菜丰收的经验紫菜的种植收成良好、逐年增户,家庭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夫妇俩同时种植海带、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增加了额外的家庭收成。2014年陈玉梅的家庭年收入比2009年时翻了两番,年收入达到3.5万元,昔日的贫困母亲通过幸福工程帮扶走上致富脱贫的道路。

   陈玉梅同村的姐妹传授种植养殖紫菜的技术,带领她们到自家的紫菜厂,还帮她们出些致富的主意,帮助她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她常对姐妹们说:“没有幸福工程的帮扶,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福清计生协:卢奕)

来源:计生协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