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市计生协健康科普活动为老年人点亮“心灵之窗”
时间:2025-09-26 10:16
9月25日上午,由市计生协主办的福州市2025年“健康知识进万家”健康科普宣传在福州市“健康知识进万家”科普点——长乐区洋锦社区举行。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眼科学博士林泰南主任医师带领医护团队举办了一场《让晚霞更明亮——关注老年白内障》专题讲座,并现场开展免费眼健康筛查、血糖血压等健康义诊。
白内障好比“蛋清变成蛋白”
提及白内障,多数人觉得耳熟能详,但对于这个世界第一大致盲性眼病,依然有不少人存在认识的误区。
“很多人以为眼睛上长了白色障碍物,或是眼前有黑影飘就是白内障,其实,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也不是白内障。”林泰南主任介绍,大多数的白内障,在外观上是看不出的,所以辨别是否得了白内障不能靠肉眼,而是要看症状。
白内障的症状有哪些?
通常患有白内障时,会出现看视物模糊、视力逐渐下降、看事物变暗、暗影、近视、单眼多视等症状。特别是患病初期,不少老年人会误以为是老花眼,这时你不妨找一张彩色照片来自测。如果一张正常且色彩鲜艳的照片,看着却发黄、或灰蒙蒙的,像一张旧照片,可能是患上了白内障,那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现场有老年朋友提问,得了白内障后能不能自己“调理调理”自愈呢?
“肯定不行。”林泰南介绍,白内障是由于眼内的晶状体“老化”,从透明到不透明的一种过程,而且这种过程是不可逆的,好比鸡蛋清是透明的,煮熟了就变成了不透明的鸡蛋白,这个煮熟的过程就是蛋白变性的过程。而晶状体其实就是蛋白质。
“三高”是白内障“幕后推手”
活动现场,林泰南和医护团队还特别为中老年朋友们测了血糖、血压,提醒他们一定要控制好“三高”,因为“三高”控制不好会加速白内障的发生。
“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如果你早早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那么白内障发生几率会比正常人群高,而且发病早、进展快。”林主任介绍,有一种白内障就叫做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和血糖的变化相关。
糖尿病之所以与白内障紧密相连,主要是因为高血糖对眼部晶状体的影响。当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时,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含量也会增加。这些多余的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下,会转化为山梨醇和果糖,导致晶状体渗透压升高,吸引大量水分进入,晶状体因此变得肿胀、混浊,最终形成白内障。
林主任特别提醒,老年人要控制好血糖。严格遵守医嘱,把血糖稳稳地摁在“安全线”以内。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尽量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以减少血糖波动对眼部的负面影响。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视力检查。别等眼睛“求救”了才想起来看医生,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眼部病变的苗头,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来源:市计生协组宣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