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咳嗽五大认识误区!市计生协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科普宣传活动
时间:2025-09-05 15:13
白露将至,秋意渐浓。随着昼夜温差加大、天气逐渐干燥,咳嗽成为秋季常见不适。面对“咳咳咳”,尤其老年人更容易陷入防治误区。4日,在福州市“健康知识进万家”科普点——鼓楼区建华社区,由市计生协主办的福州市2025—2026年“健康知识进万家”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中,福州市中医院五四北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副主任吴莹辉针对“咳嗽”主题,为老年人详解常见误区并支良招。
“咳嗽实为人体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反应,但许多人在处理咳嗽时仍存在以下误区。”吴莹辉医生介绍。
误区一:一直咳,会咳出肺炎。
“咳嗽是果,不是因。”吴医生介绍,日常中常会听到老人说“一直咳嗽,小心咳成肺炎”,这是错误的。肺炎是由于细菌、病毒或者其它病原体侵袭下呼吸道后,而导致的炎症。肺炎可能会是咳嗽的一个原因,但咳嗽绝不会导致肺炎。
误区二:咳嗽绿痰是有炎症,要吃抗生素。
你身边有没有人,一咳嗽,特别是发现发绿的痰液,就吃头孢等抗生素。其实呼吸道发生感染后,白细胞会去吞噬一些病毒或细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白细胞会释放一些含铁的蛋白,导致痰液变绿。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只要有炎症反应就可能产生绿痰。而抗生素是抗细菌的药物,对病毒无。如果日常滥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一旦之后真正需要抗生素时,可能会无药可医。所以是否要使用抗生素,听从医师建议。
误区三:一咳嗽就要吃止咳药和化痰药。
吴医生介绍,止咳是为了缓解影响日常生活的咳嗽,化痰是稀释痰液,并不能让痰消失。如果在服用化痰药时,还吃了止咳药抑制咳嗽,有可能导致痰液无法排出,可能增大窒息的风险。
误区四:咳嗽输液好得快。
大多数情况下,输液输的是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化痰药、中成药,这些药并不能有效缓解咳嗽。
吴医生建议,“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因为,输液不仅会增加注射的痛苦,而且还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以及输液反应的风险。在出现比较严重和紧急的情况下才需要输液,比如:肺炎、呼吸衰竭。
误区五:中药无毒副作用。
既然抗生素不能乱用,那吃些性情平和的中药如何?“中药也不可以随意服用。”吴主任说,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不良反应,都要对症下药。并且中药辨证相对西药较复杂,咳嗽就有热咳、寒咳、燥咳,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之分,若用药不对症,止咳效果必定不好反而可能加重。
“咳嗽了,不妨试试搭配食疗,下面这些亲测有效哦。”吴医生分享了几款适用不同咳嗽类型的食疗方。
冰糖炖梨。准备去核鸭梨1个,杏仁9克,冰糖5克。材料下锅,加约2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至食材软熟即可。适用热咳,阴虚咳嗽。
盐蒸橙子。橙子切开顶部,用叉子戳几下,加入少许盐;盖回顶部,放进锅中,隔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蒸10分钟即可。去橙皮吃果肉,喝汤汁。适用热咳、寒包热咳。
烤橘子。橘子洗净,用筷子或粗一点的竹签串起放在炉灶上烤,来回翻动,稍变色就马上翻面,烤好后放温,吃橘子肉。注意不要剥掉橘瓤上的白络。适用寒咳、痰咳。
最后,他也提醒,若咳嗽持续不减或伴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诊断用药。
上午,社区近30名老年群众早早来到科普现场。对于咳嗽的话题,大家都比较关注。有老人直言,一咳嗽他就会去喝止咳糖浆,也不知道行不行。有老人疑惑,咳嗽久了是不是容易肺炎,能不能自己用点抗生素。对于老人们的疑惑,讲座之余,吴莹辉医生都详细解答。
科普讲座之后,吴莹辉团队还带来了中医特色疗法——耳穴埋豆,邀请大爷大妈们体验。“挺神奇的,没尝试过。”一位大妈平日睡眠差,听说耳穴埋豆可以改善睡眠,第一时间体验。她激动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很实用,欢迎医生们常常走进社区。
来源:市计生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