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福州】老年人要减重,如何“动”有讲究!秋冬季节的“运动处方”来了!
时间:2025-11-03 18:23

  提起减重,运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中老年人而言,如何运动才能既安全又有效?这不仅关乎体形,更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和慢性病管理。

  10月30日上午,由市计生协主办的福州市2025—2026年“健康知识进万家”健康科普宣传在福州市“健康知识进万家”科普点——仓山区红星社区举行。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医学营养减重门诊主任张芳芳为中老年朋友带来了《秋冬季节的体重管理》专题讲座,指导老年人通过科学运动实现减重。

   

  “运动处方”讲究

  适时、适地、适量

  “秋冬季运动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张芳芳主任建议,最好避开早晚低温时段(建议10:00—15:00),雾霾天需查看AQI指数(>150应停止户外运动),冬季紫外线较强时仍需涂抹SPF30+防晒霜。冷环境下建议将热身时间延长至15~20分钟,重点激活大肌群(如弓步转体、高抬腿跑),体温上升至轻微出汗再开始正式运动。运动中可以采用“鼻吸口呼”方式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可佩戴运动围巾过滤空气,哮喘患者建议随身携带支气管扩张剂。

  关于运动地点,张芳芳主任介绍,鼓励大家去户外如公园、湖边等视野开阔、空气好的地方,优美的环境本身就能让人心情愉悦,提升运动效果。天气特别冷的时候,则推荐在室内进行有氧运动,比如跳绳、健身操、瑜伽、爬楼梯、舞蹈等。她介绍,跳绳每分钟可消耗13~15大卡(建议分组进行,如30秒跳绳+30秒休息);健身操推荐HIIT或Tabata等间歇训练,20分钟课程约消耗200~300大卡;Zumba、爵士舞等舞蹈每小时消耗400~600大卡。

   

  她也提醒,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一定要适量。“很多大爷大妈觉得流汗越多、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这是一个误区。”张主任特别强调,建议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若需要锻炼更长时间,可在锻炼半小时后休息5~10分钟,再继续锻炼。运动到微微发汗、周身发热的感觉就好,切忌追求大汗淋漓、筋疲力尽。

  另外运动期间,要少量多次补水,每次喝1~2口水(普通温水即可),每次约50~100毫升,不让自己感到口干口渴为宜。如果喝太多,胃肠负担重。

  运动后:要及时更换衣服,不宜在运动后马上洗冷水澡,以免造成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以免诱发感冒、风湿或关节炎等疾病。

   

  推荐“3-3-3”

  运动组合方案

  张芳芳主任建议,每周采用“3-3-3”原则。即3次有氧运动(快走、游泳等,每次30分钟);3次抗阻训练(弹力带、器械等,每次20分钟);3次柔韧练习(太极、瑜伽等)。她补充了一个衡量标准:“运动时,大家可以粗略估算一下心率,保持在(220-年龄)的60%到70%这个范围内,是比较安全有效的强度。”

  

  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包括:散步、骑自行车、高尔夫球、太极剑、游泳、练气功、太极拳、跳健身舞等。

  对于慢性病的老年人,张主任给出了特别叮嘱:

  有高血压的朋友,请务必避开清晨(6:00—10:00为血压峰值期)运动。

  糖尿病患者需防范运动后低血糖,建议运动前检测血糖(<5.6mmol/L需补充碳水)。运动的时间最好定在餐后30~60分钟,对平稳餐后血糖最有利。运动时可以随身带几块饼干或糖果,万一出现心慌、手抖这些低血糖征兆,能及时补救。打胰岛素的话,尽量不要在马上要运动的手臂或大腿上注射。另外要强调的是,运动是辅助,绝对不能代替降压、降糖药。

  关节炎患者要懂得保护好膝盖,减少爬山、爬楼梯这类对关节磨损大的活动,更推荐游泳、在平路上走路。

  讲座最后,张芳芳主任总结道:“减重没有捷径。在安全的前提下,要把运动像吃饭睡觉一样,变成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就是最好的‘运动处方’。”(记者 陈丹/文 石美祥/摄)

来源:掌上福州客户端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